(资料图片)
7月6日,在位于仙桃市郑场镇连渔村的湖北省棉花产业技术现代化创新示范基地,一个半月前播种的150多亩机采棉长势喜人。经专家组现场勘验,基地成苗率90%以上,每亩密度达到6999株,实现了“一播全苗”(一次性栽培后保证绝大多数种苗能够统一出芽生长)。
俗话说,苗好一半收。播种是棉花生产的重要环节。湖北省农科院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团队通过多年攻关,联合相关企业研制出专门播种机械,形成“一播全苗”的核心关键技术,破解了机采棉播种成苗难题,为湖北省乃至长江流域大面积推广机采棉、推进内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良种+良机+良技”综合配套
棉花是战略物资,也是国际贸易中的大宗农产品。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越来越多内地传统植棉区难见棉花。这些地区不仅有悠久的植棉传统,农民对棉花也有深厚感情,也有土地、气候上的优势。维持优势棉区的棉花种植离不开降低植棉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发展机采棉势在必行。
“播种成苗难是内地发展机采棉的第一道难题。”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别墅介绍,传统播种技术依靠播量保全苗,采取人工间苗控制密度、保生长整齐度的方式,不符合机械化生产要求。精量播种技术是现代化植棉的方向。
对此,别墅专家团队成员经过多点多地试验,从机采品种选育开始,研发集成适合本地的机采棉“一播全苗”7项关键核心技术。并联合相关企业研制出了专门机采棉多功能播种一体机,可一次性完成旋耕、镇压、播种、覆土、镇压、喷药等作业,实现了从传统棉花种植“一钵一苗”到机采棉“一播全苗”的突破,有助于棉花大面积集中成铃,集中吐絮和一次性机收,综合性解决了机采棉发展的关键难题。
今年全省将推广5000亩机采棉
播种成苗后,机采棉基地还面临草害严重、化控难等一系列关卡。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了解到,湖北省农科院棉花团队历时10多年科研,已研发出“长江流域机采棉规范化栽培技术”,入选2022年农业农村部棉花生产主推技术模式。2022年,团队在监利市容城镇建立机采棉基地,示范理论籽棉产量 kg/亩,平均种植省工50%,亩用工减少至4个,减少了用工投入,降低了劳动强度,机械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为机采棉在湖北省乃至长江流域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今年,湖北省机采棉示范面积达5000亩。
业内人士指出,依靠科技创新逐步转变内地移栽棉生产模式,推广规模化机械化棉油(麦)双直播模式,加快内地棉花产业提质增效,有望扭转棉花生产下滑的趋势,实现传统棉区种植面积恢复性增长,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相关稿件
最近更新
• 湖北省破解机采棉播种成苗难题 内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再提速
• 记者:热刺与塔普索巴的代表会面,将很快与勒沃库森开启谈判
• 大满贯冠军打伤两名球员,莱赫卡无力阻击梅总,他已是草地高手
• 公告精选:浙文互联拟参与豆神教育重整投资;一汽解放等多家公司业绩大幅预增
• 中兰环保:7月7日公司高管汪伯元减持公司股份合计3900股
• 一国企花1160万采购6辆新能源环卫车,供应商:正常价格
• 浙江永强:7月7日公司高管谢建平减持公司股份合计151.45万股
• 利源股份索赔案部分诉讼时效7月底到期 已有一审判决结果出炉
• 普京与瓦格纳创始人普里戈任6月29日已在克宫见面,会面持续约三小时
• 三孚新科: 异质结电镀添加剂相关产业尚未落地,暂未见相关预测值
• 京源环保:7月7日公司高管季献华、季勐减持公司股份合计34.07万股
• 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分行行长詹绚伟任职资格获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