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泉州水务集团与京东工业签署合作协议,以工业品采购为切入点推动泉州水务集团的供应链数智化转型。协议约定,双方将围绕商品管理、采购管理、履约交付等核心环节展开深入合作,充分利用京东工业强大的供应链资源和完善的“最后一公里”履约交付体系,实现统一标准的工业品采购,为泉州水务集团的各项业务开展提供物资保障支持。
依托京东工采数字化采购管理平台 实现全国采购项目统一管理
(相关资料图)
泉州水务集团是一家从事制水、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的运营管理及其工程建设的大型国有企业,拥有全资公司16家、控股公司33家、参股企业25家、合伙企业6家,总资产达370亿元。经营项目也分布在全国各地县,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任务重、难度大。
据了解,过去泉州水务集团各地工程项目的采购工作主要以线下模式开展,项目组会在项目当地招投标,每一单采购都需要经历招标、询价、比价等流程,供应商开发耗时较长、效率较低。更为关键的是,不同地区的供应商服务能力参差不齐,使得商品规格、质量、价格也难以统一。
泉州水务集团与京东工业合作的首要目标便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数字化采购入口,实现一体化管理。为此,泉州水务集团计划引入京东工业打造的零研发成本、可快速部署的数字化采购管理平台——京东工采。
合作初期,京东工业的品类专家深入到泉州水务集团的项目现场,基于京东工业打造的工业品标准商品库“墨卡托”为泉州水务集团明确各类工业品商品的规格参数、价格标准,建立标准化的采购目录和规范化的物料信息。基于这份“商品标准”,泉州水务集团各单位只需在京东工采选定需求商品的品类、输入规格、型号及参数,就能快速获得符合需求的供应商推荐,并一站式完成下单、审批、执行、交付、结算等线上采购流程,大幅度提高采购效率。
泉州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基于京东工采的合作,泉州水务集团不仅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标准统一的商品管理、确保交付质量,还能够有效降低采购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提高采购管理透明度、降低总体采购成本。
整合社会化物流与京东工业基础设施 保障供应链履约交付质量
在采购管理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泉州水务集团的供应链履约交付体系也是双方合作的重点。
水务项目受地理因素影响,大量分布于较为偏远的地区,交通不便,常规物流网络很难完成采购订单的准时交付。京东工业所拥有的完善的供应链履约交付体系,则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京东通过末端履约服务平台整合了社会化物流资源超4000个网点,可在全国88%的城市提供企业级专属末端履约服务的同时降低近30%的履约费率;一方面,京东工业还在全国多地搭建了新一代基础设施企配中心,来确保“最后一公里”交付质量。
具体来看,泉州水务集团采购的多品类、多订单、多物流渠道的分散包裹,会经由社会化物流统一送达企配中心进行整合,随后由京东工业的专人专车在指定时间送达指定仓库。整个履约交付过程中,京东工业的智能供应链决策体系还会打通全国各地品牌厂商、三方供应商以及属地服务商现货及期货库存,在保证需求精准匹配的前提下实现就近调度,一方面确保履约时效,一方面最大程度减少“搬运次数”,找到“最佳供应链路”,降低综合成本。
京东工业华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商品采购和履约交付仅仅是双方合作的起点。未来双方还计划在供应链顶层设计、采购计划制定、库存管理优化方面展开更深入合作,通过供应链服务解决方案帮助泉州水务集团实现供应链整体运营效率的提升和综合成本降低。
相关稿件
最近更新
• 全球热推荐:破解采购标准不统一、履约交付难 泉州水务集团携手京东工业开展供应链数智化
• 当前热文:中微公司:3月13日公司高管刘晓宇、ZHIYOU DU(杜志游)、王志军减持公司股份合计33.38万股
• 世界微头条丨富满微:公司新品研发部署依据公司发展规划以及市场竞争格局等多种因素而制定
• 卓翼科技:公司在AR领域技术储备扎实,可以为客户提供包括整机研发制造在内的垂直整合的一站式服务
• 今日精选:天齐锂业:2022年9月23日,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进行首次回购公司A股股份
• 高斯贝尔:公司积极关注6G的发展并配合客户需求开展相关研发和技术储备
• 天天观察:徕木股份:感谢您的建议与反馈,相关情况已提交至公司管理层,公司将进一步核实
• 焦点热门:比高盛更激进,野村预计美联储三月“降息”并结束QT!
• 全球头条:产品发布的商品描述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编辑_发布产品和商品时 某处信息填错了能修改吗
• 金智科技:截止2023年3月10日,公司股东人数为63,486户
• 【环球热闻】日盈电子:公司5G智能化汽车零部件制造项目目前还没有投产
• 焦点快报!共创草坪:截至2023年3月10日,公司的股东总户数为11,407户
• 简讯:多利科技:公司将积极关注汽车降价对终端汽车销量的影响,目前公司对客户的销售情况未发生变化
• 今日快讯:万安科技:有关销售费用的构成情况,请查阅公司年度报告
• 【新视野】又见10转9!上市公司扎堆“高送转”,对企业有何影响?